关键词:金融科技
中投顾问:未来5年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金融科技顺应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我国网民数量增速趋缓,互联网行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金融依赖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进入尾声。而当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一味追求用户数量到重新寻找行业发展的促进要素时,科技的重要性被更多的金融从业者发现。并且,随着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改造的深入,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生产体系正从一个封闭的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金融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于是许多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其专业化、垂直性及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体系,成为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二)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线上信贷从只以互联网为获客手段的1.0阶段上升为互联网全流程管理的2.0阶段。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一是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发展将金融服务渗透到各个消费场景中,并且安全便捷地实现线上放款;二是征信,多年来大数据的积累和反欺诈模型的不断迭代使得线上大数据风控精准度提高;三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使不同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共通;四是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线上用户识别得以实现。
(三)促进金融服务与用户场景紧密结合
金融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新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以前沿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前提,使得金融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金融功能更具场景化,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中包容水平不足的弱势。
随着金融链条的打通,金融科技会将链条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优化的范围,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向非金融领域衍生,如电商金融、医美分期等场景。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金融与消费的界限逐渐模糊。金融科技企业通过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服务与用户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消费产生的行为数据来不断优化自身的金融产品,促进消费。
(四)金融科技的用户群体广阔
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所服务的目标客群中,电子支付用户渗透率最高,其次是网络资管,二者渗透率都在60%以上。由于网络信贷的门槛问题,使得目前网络信贷网民渗透率只有22.8%。但实际上,渗透率指标仅统计真实发生过网络借贷行为的用户。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准网络信贷用户,各大网络金融巨头均会对旗下所有用户做提前授信的工作,所以这部分准信贷用户也是金融科技在服务网络信贷行业时的目标客群,甚至于说,电子支付和网络资管用在很多层面上都是金融科技在网络信贷领域的用户。综上所述,不同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行业地位更加靠前,所以它能够覆盖的用户客群更加广阔。
二、不利因素
(一)金融科技融资渠道不畅通
据统计,金融科技目前在我国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贷款问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还是一大难题,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仅仅刚达到16%,还有很多微型企业根本就贷不到款。之所以造成这种贷款困难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融资渠道堵塞,不完善。
因为科技型企业本身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金融机构不会去冒险,它们在放贷的时候就会更倾向于大中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从而很容易忽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些融资需求。中国已经有很多中小型金融科技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上市条件苛刻,门槛较高,就造成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因没有这么过硬的条件而无法获得发展资金。
(二)金融科技软环境还没有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目前,国内各省份各地区均存在着金融科技环境不良的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公众的不信任、没有完善的法律条文、服务手续繁琐及成本高。首先,信任问题。信用体系刚处于萌芽阶段,从2011年开始建成以来,在此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多可观的成就,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法律问题。金融法律体系开始发展,已经快要成型,2006年以来就有多项条文,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松散,不成体系,离预期的效果还差很远。
(三)金融科技高端技术人才和大格局管理人才匮乏
金融科技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覆盖面极广。金融科技高端人才要了解的知识面广,还要有过硬的个人素质和过人的综合能力,来整合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要求科技人才也要适应变化的趋势,跟随时代潮流,随机应变不同的发展状态。金融科技大格局高端人才还需要具备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强大的意志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等。金融科技起步晚,为了速度,却忽略了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所以才导致了高端人才极度紧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局面。
营收规模预测
2016年,我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为4213.8亿元,同比增长了42.0%;2017年,营收规模达到6541.4亿元,同比增长55.2%。
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到9645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26%,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到29513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