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疗服务 预测分析 服务行业
中投顾问:2018-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规划指出到2020年,建立包括公立医院、民办医院、基础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第三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床位配置达到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张,为实现2020年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和规范医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山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二)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日常护理等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增长。
(三)投入增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2016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3,15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7.0%。201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46,344.9亿元,占GDP百分比为6.2%。政府投入虽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我国卫生总费用支出占GDP比重及政府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促进了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4,600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
(四)“互联网+医疗”
从医患角度看,互联网+医疗的模式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桎梏,缓解了医患不平等关系,降低了就诊成本,提高了就诊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和医疗资源覆盖率低下等问题。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互联网+医疗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民众不需要在小病症上大量耗时耗力,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优质专家的线上诊疗,逐步弱化了传统医疗系统在时空上的限制。同时,医生也通过平台创造个人品牌,不仅减小了行医的机会成本,而且也依靠技术获得了可观的酬劳。此外,医生的效率和品质都由患者和第三方监测共同评价打分,互联网在很大意义上不断监督着医患间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与结果,并以此施压,推动着行医质量的提升。
从发展渠道角度看,互联网+医疗不仅局限于医患间的在线诊疗,现如今还涌出了医疗设备APP、医疗急救APP、医疗实时监测APP等全方位服务的智能平台。互联网+医疗推动着医疗在各方面上技术的进步,也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了发展的渠道和契机,营造了良好的行业氛围。
二、不利因素
(一)矛盾突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卫生费用投入、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与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突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左右,并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加之慢性病的高发态势,对我国医疗服务的需求及服务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医改政策的不断颁布与落实,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第三方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趋于激烈。另一方面,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可能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三)医疗机构外包理念需要不断提高
除了我国医疗机构成本管控效率低下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外,医疗机构对于独立医学实验室的认知程度和观念的转变也还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医疗机构对独立医学实验室的诊断质量不信任,还有些认为将检验项目外包会有损医院的形象。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观念较开放,中西部地区市场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理念的接受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市场规模预测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86%,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9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