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的”邪气“与小农思维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6/1/12
经济下行,中国的私营企业备受煎熬。要寻找出路,除了要分析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反思自身也是必要的,这里的探讨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传统私营企业的经济观念和思维。
中国的私企有三类特色的起家方式:
第一类是这些私企老板无法进入国企等体制经济,因此通过做小生意谋生。结果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为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很多都是服务业企业,包括餐饮、娱乐等企业。
第二类是有的私企老板看到中国开设“血汗工厂”、做出口产品能够赚钱,因此跟着做“血汗工厂”。在21世纪的前十年,这些出口加工的“血汗工厂”迅速发展,产品卖到全世界,成为私营经济的“主干部分”。
第三类则是进行仿造和假冒伪劣产品生产,也被称为“山寨”。“山寨”产品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利用中国“血汗工厂”的环境,二是利用中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保护,给这些老板以生存空间。
从中国传统私营企业的起家方式中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有一种“邪气”。他们往往粗糙、善变、不讲原则,大多依附于时代大势生存,完全是特殊经济环境下适者生存的产物。他们所主导的市场环境近乎霍布斯所描绘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所谓“狼文化”、传销经济、“成功学”在其中大行其道。而一旦赖以生存的经济大势散去,这些传统落后的私营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这种“邪气“,我们经常用“小农经济思维”来概括。在费孝通《江村经济》讲述的缫丝合作工厂开办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传统中国农民经济思维。他们既精明也保守,在做出决定时,目光一般较为短视,只有在短期看得见的利益驱动下他们才采取行动。如果仅仅凭借外部市场、资本、技术的导入和这些农民,开弦弓村的这个缫丝合作工厂是开办不起来的。在这其中,以周姓村长为代表的乡绅阶层其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这,其实涉及到经济观念背后的社会组织结构问题。在一个社会中,当下的社会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各个经济形态的发展状况,中国的私营经济也不例外。
而中国私营企业所处的社会组织结构笔者认为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一是中国的私营企业没有一个如同开弦弓村乡绅们那样的稳固的社会阶层去主动承担他自身的历史使命。解放后中国进入计划经济时代,乡绅阶层宣告覆灭,而后改革开放那些脱离计划经济体系的私营企业们缺乏内生动力,依附于时代大势生存,生存根基薄弱。
二是工业化发展前期阶段中的粗蛮发展逻辑。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中国经济总体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前期,企业一般通过“低买高卖”、“信息不对等”、“模仿、山寨、低价“来抢占市场,甚至习惯于用贿赂权力、钻制度和政策的空子等手段来积累财富,污染环境一般也不放在心上,他们只想着赚钱、赚更多的钱。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代表着中国正缓步走出工业化前期阶段,但是未来如何?中国是否需要如同中国乡绅和西方精英中产那样的社会阶层来主导当下的社会组织变革?这些却是要好好思量一番。私营企业的“邪气”和“小农经济思维”其实是问题的表面,真正的关键在于社会组织结构变革要适应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