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贫富差距 房价

贫富差距、房价与转型升级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6/1/21

   贫富差距、房价和转型升级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关系,其实内部有着精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没处理好,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问题的缓解及合理解决。

 
  一、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
 
  近年来,我国引以为豪的事,就是大量的人口逐渐脱贫,2013年1650万人脱贫,2014年1230万人脱贫,到目前为止,按照2011年制定的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标准计算,我国还有7017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诚然,根据国内标准,我国减贫工作成绩斐然,且到2020年将实现全部人口脱贫;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算贫困人口,似乎我们的减贫工作还稍显逊色。
 
  其实这都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重点是,虽然我们按照既定标准在减贫工作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我们的贫富差距却非常巨大,这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表面上看都脱贫了,但是大家实际上变得更穷了。
 
  根据北京大学最新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我国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现在的0.45以上,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也就是说,如果把贫困标准线稍微往上提一提,国内贫困人口数量将远超现在的人口数量,如果再往上提一提,贫困人口比例可能超过25%。
 
  底层人民不但穷,似乎还会越来越穷。国家统计局能查到的居民收入季度数据显示,自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到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经下降到8.4%,名义上是高于GDP增速,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只有6.9%,和GDP增速同步。穷者恒穷的现实,恐怕一时很难改变。由于受宏观经济影响,富人大把的钱没地方投,最后就只有炒股炒房,炒股跟穷人没关系,可是炒房就不道德了,让穷者无所居,可能加深社会矛盾。
 
  居民名义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持续上涨的房价抑制创造空间
 
  虽然房地产不景气、要崩盘的言论长久以来,不绝于耳,但是房价的实际表现,却是是另一番景象。自2011年以来,虽然房价经过两次断崖式下跌,曾经一度呈现对劳苦大众负增长的喜人景象,但每次下跌的持续时间都转瞬即逝,而后又会恢复上涨。尤其是近两年来,经济持续低迷的现状,并没有拉低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反而与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背离。截止到2015年第三季度末,全国主要城市房价同比增长9%,高于同期GDP增速约2个百分点,高于居民收入增幅约0.6个百分点,穷者有其房将难上加难。
 
  国内主要城市住宅均价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收入增幅下降,房价持续上涨,对居民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年轻人想要有个家的希望日渐遥远。根据2014年的数据,各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居高不下,房价收入比排名前30位的城市均高于6以上,排名前15位的城市均高于8以上。这些城市是国内工作机会的主要集中地,大量的年轻人和外出务工人员涌向这些城市,为了地产商和房东而努力工作。一方面,这将继续加剧日益严峻的贫富两极分化,另一方面,也将遏制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冲动,延缓经济走出低迷的进程。
 
  全国主要城市房价收入比
 
 
  资料来源:易居研究院
 
  三、转型升级之痛
 
  在三期叠加的新形势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产业转型升级怎么转?向哪里升级?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产业转型就意味着调结构,即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另一个方面,产业升级,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但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都离不开一辆重要的马车,那就是增加消费,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来消化产能、消化库存、消化杠杆,依靠消费来带动国内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服务业要素流动起来,达到活跃经济的目的。
 
  依靠消费来解决当前困境得前提是,人民富裕,收入水平持续上涨,没有后顾之忧。但是,当前日益下滑的收入增长趋势,巨大住房支出压力,可能严重透支居民的消费能力,产生的结果就是,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饱,可能制约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成功。
 
  四、局势怎么破
 
  推动经济重回中高速增长通道,既要重视短期改变困境的举措,更要从改善民生出发,提高人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藏富于民;强化民生保障,解决人们后顾之忧,人们才敢于消费,才会勇于释放创新创业的活力。才能使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不断得强化和持续。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中投顾问 - 白灵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