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秦尊文:长江经济带打开经济新局面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4/7/11
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发展正在寻找新的引擎,建设长江经济带正好顺应了这一需要。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二十世纪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的强势崛起,而莱茵河流域发展,促进了法国、德国和荷兰的长期繁荣。
数据显示,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其流域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
201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19.2亿吨,连续9年排世界内河货运量第一,长江干线生产性泊位增加到42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59个,为长江航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31个省、区、市2013年GDP数据,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GDP总量接近26万亿元,占全部省(区、市)GDP总量的41.2%。
为谋求我国区域经济新发展,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两纵三横”格局,明确“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指出,随着“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将形成“T”形结构:30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中投顾问点评:长三角作为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实力雄厚,改革开放较早,应该成为高科技研发中心、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端产业、总部经济的集聚地;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而且区位条件好,交通四通八达,物流成本低,应将其打造成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和物流中心;上游地区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应依托资源加快科学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长江经济带“T”字形战略的提出,符合我国现有国家级经济带实际情况,未来联动发展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