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李克强 增强内需
“对接长江经济带 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建议
4月14日,国务院批复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说,国家的这两大利好对于湖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如何对接长江经济带,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洞庭湖区在湖南分属长沙、益阳、岳阳、常德四市,流域面积几乎覆盖全省。在这样大一个地区建设生态经济区,必须要有一个协调机构,挖掘区域发展潜能,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完善区域市场体系,让商品和生产要素无障碍自由流动,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共生共荣共赢。因此建议由一名省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部署等工作。
二是制订科学规划。洞庭湖区位于长江的腰部,处于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腹地,它有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优势,也有水资源、生态资源、农产品资源优势,因此在科学规划中,一定要做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规划的全面对接,探索经济发展与国家大江大湖地区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实现洞庭湖区乃至整个湖南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坚持交通先行。要致富,先修路。洞庭湖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武广高铁的贯通,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优势更加突出。当前,应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快沪昆高铁、环湖高速公路、环洞庭湖堤高等级公路、城际铁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疏浚洞庭湖卡口和湘、资、沅、澧四水,实现河湖连通,利用长江交通优势,形成通江达海的高效水路运输网络。同时要搞好水、陆、铁、空相互间的沟通衔接,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洞庭湖区最便捷、最经济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势,形成区域内“1小时城际经济圈”和至周边城市“2小时经济圈”,为打造第四增长极形成经济运行比较成本优势。
四是发展生态产业。洞庭湖区借长江横贯东西,凭京广沟通南北,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产业梯度转移良机,有选择地引进绿色化工、绿色能源、装备制造、航运物流、卫星导航、文化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洞庭湖生态,努力探索大江大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模式。
五是争取政策支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科学编制规划,使经济总量扩张与湖区自然资源相匹配。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过程中,要坚持把规划申报的过程有效转化为获取政策红利的过程,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政策、项目、投资和重大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支持,真正把区域发展和生态安全与保护协调起来,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同时,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我省要在用地、征税、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各方面资金参与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