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县域经济
唐山滦县“四二模式”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4/2/14
总投资15亿元的榕威管业有限公司焊管项目部分生产线进行试生产;林肯电气(唐山)焊接材料有限公司二期改扩建10条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位居唐山市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一位,其中全部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2009年到2012年三年翻了一番多……滦县积极探索推行“四二模式”,着力增创思想解放的先导优势、创新驱动的支撑优势、优化布局的集群优势、环境建设的竞争优势,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深入解放思想
在发展理念上“二次飞跃”
滦县是国内重要的水泥原料基地、玻璃原料基地和河北“钢铁粮仓”,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靠矿吃矿”的思想较重。滦县打破唯资源论,进一步树立“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的理念,不断拉长“产业射线”,变点式带动、资源驱动为链条拉动、创新驱动,实现发展路径由粗放低端向精细高端的转变。同时,开展以破满立争、破浮立实、破僵立活、破庸立能为主要内容的“四破四立”活动,引导广大干部打破唯条件论的思想束缚,消除“等靠要”情绪,树立“干创闯”心态。此外,这县引导干部群众抓住和山东省滕州市缔结友好市县的契机,对号入座找差距、对标发展定目标、对症下药定措施,确立并实施了经济倍增攻坚战等“六大攻坚战役”,提出经济总量倍增、市场主体倍增、引资规模倍增和创新指标“四大倍增”的新目标。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8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3.7%、8.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前三位。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在发展质量上“二次突破”
从“挖矿石、卖原料”到“做链条、强产业”,滦县按照“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要求,培育壮大了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新型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产品向高附加值升级。认真落实《创新型滦县实施意见》和《滦县科技奖励办法》,在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科技项目的基础上,加快中北大学博士产学研基地、新型建材产品研发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已建成省级创新产业化平台2个,市级创新研发平台4个,2012年投入资金30亿元,实施装备提升和技术改造37项。重点推进企业污染整治攻坚行动,加速建设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态环境。今年以来,对371家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已关停小高炉、干法石粉等“两高一低”企业129家,7家钢铁企业进行环保整治并达到排放标准。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在发展布局上打造“两大支撑”
滦县坚持“培育战略增长极、做强产业支撑”和“建设中等城市、做大载体支撑”双管齐下,构筑“两极四区一带”产业布局和“五区一河”城市布局,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重组。这县依托亚洲最大铁矿——司家营铁矿的资源优势,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为思路,高起点规划好经济开发区、工业聚集区、现代物流园区3个省级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目前,这县已培育了包括3个省级园区在内的“七大园区”,总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447家,经济总量占全县的90%。重点实施“资源转化+龙头引领+集群带动+品牌保障+框架支撑”、推动“一极突破”的“5+1”工程,以“滦州古城”文化旅游为龙头,谋划实施滦河文化产业走廊,构建集历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山水生态文化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框架,打响“滦泽千里、城迎天下”的滦河文化品牌,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增长极。2012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同时,这县按照“小县大县城”的战略要求,以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冀东文化名城“新三城”为依托,大力推进新城中心区、古城旅游区、响嘡工贸区、高铁新区、滦河新区和滦河风景区“五区一河”融合发展,截至2012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2.6平方公里,人口达21万。
激发跨越赶超活力
在发展进程中加强“两大建设”
滦县把发展环境建设作为第一竞争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开展“对标攻坚月评十佳”“百名科(股)长晒权评议”、“机关干部入企帮扶”等活动,积极推广全程代办服务、提前预约服务、委托代理服务等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将服务拓展到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把随季迁徙的“候鸟经济”发展成扎根本土的“榕树经济”,着力打造“效能滦县”品牌。同时,这县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第一保障,深入实施理论武装、效能提升、作风改进、清正廉洁四大工程,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制定和完善项目建设“双轨”推进、“大督查”、“一点一员三账”跟踪问效、干部业绩作风“双档案”等科学的机制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