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县域经济 中投顾问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4/2/14

  中国地域辽阔,县情各异,东、中、西部乃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县域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县域基本上都是在认清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走出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可分为六大类:

  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通过充分利用当地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又有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是某些县域因其特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而物种繁多,具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这些县多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在发展中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把农业当工业来抓,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浙江省山区的新昌县,因地制宜,发展以茶叶为重点的经济作物,使大佛龙井的知名度直追西湖龙井,建起茶园10万亩,完成产值3亿元,获国际金奖十几个,创出新昌模式。再如山东省寿光市,依托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建成了全国菜园子,并依靠蔬菜产业一直跻身于全国百强县榜单,成为老牌农字号百强县。

  第二种是某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依托矿产资源发展资源型工业。如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新疆库尔勒市就是对当地丰富的煤炭及石油资源进行开发,以资源型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伊金霍洛旗在2006年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名列第86位,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伊金霍洛旗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范例。

  第三种是一些县域第一、第二产业相对薄弱,但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据此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诸如交通运输业、宾馆服务业、旅游商品生产等部门的发展。如广东省恩平市凭借得天独厚的热矿水资源和富有特色的温泉旅游,建成了一个大规模、高品位的中国温泉之乡,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产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县域集中发展某一产业,通过其横向、纵向的拉动作用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中一种模式是通过特色产业和产业集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如浙江义乌围绕商品流通这一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服装、针织、彩印、文具、小五金、饰品、毛纺、拉链等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第二产业,其饰品产量约占全国的70%,衬衫产量约占全国的25%,拉链产量约占全国的25%。再如河北辛集和山东寿光的县域经济也是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形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小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引领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单个企业规模较小。形成产业集群的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起步的门槛较低,容易在短期内调动民间的闲散资金,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克服大型企业建设周期长,对于资金、技术、管理要求高的缺陷。同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容易适应市场对产品多样性变化的要求。第二,企业集群形成规模。大量在空间上具有紧密性的中小企业由于其生产的相同或相近,容易产生大企业经常具备的规模效益,提高小个体生产率。每个企业可以在不牺牲大规模企业所缺少的柔韧性的情况下,从规模中获得益处。如规模内专业人才市场降低了雇员与企业之间的相对搜寻成本及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规模内工作;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企业之间容易建立起协调与信息机制,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以及契约的谈判和履行成本;地域的相对集中使得市场、技术等信息在规模内的集中与传播更加迅速;规模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及相互模仿推动了成本的下降与操作方法的优化。第三,集群内分工合作十分明确。从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角度看,小企业规模内部基于开拓共同市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不仅促进了企业间有序的竞争来激活创新的动力,而且,专业化分工也使小企业日益专精于某项技术,使得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由于产业的空间集聚,中小企业规模化使相互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降低了以信息搜索成本为主的交易成本。

  这种基于小企业、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县域经济模式已经产生了很多成功的典范。在浙江,号称中国袜业之乡的诸暨市大唐镇,有上万家企业从事织袜、接缝、印染、定型、包装等专业化生产,已经形成企业在区域内的集群。湖北仙桃市彭场镇无纺布工业城,聚集了40多家无纺布制品企业,年出口无纺布制品集装箱标柜5000多个,出口交货价值6亿多元,占全国出口的1/3,成为全国无纺布出口第一镇。小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模式,虽然企业生产规模小,但经过市场条件下的整合,整体规模效益逐渐显现,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农业产业化包括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等内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县域经济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通过发展在一定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农业县(市)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文优势,并在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外联国内外大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龙头企业。第二,通过不断发展壮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系列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建立起以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为主,通过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形成当地的主导产业。第三,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通过种养、加工、流通的有机结合,发展起资源集中、资产集中、资金技术集中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从而发挥农业规模优势,取得规模效益。

  农业是县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虽然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工业大县,但如果发展措施得力,在国家不断强化支持保护下,也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由于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只要质量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山东省是依靠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山东诸城市,2002年各类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900多家,70%的农产品得到就地加工转化。实践证明,对于工业基础薄弱、工矿资源匮乏的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极大地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产业带动发展模式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除了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的总称,包含的具体行业广泛、就业容量和潜力很大,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化生产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当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来看,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批发市场带动模式。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形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浙江义乌市、河北辛集和山东寿光是批发市场带动模式的典型。例如,在批发市场的拉动下,浙江义乌拥有130多个加工生产各种小商品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2、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有些县(市)尽管第一、第二产业相对薄弱,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历史古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旅游业作为一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内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与数十个部门相关联,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且随着交通工具的更新,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带薪假期的延长和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国家对旅游业的日益重视,旅游业已经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县(市)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污染小的特点,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往往有利于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县域经济的开发,使县域经济得到超常的发展。

  资源集约开发利用模式

  山区的资源优势包括:一是丰富的生物资源。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气候差异和广阔的土地。多样性的气候和土地资源形成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造就了中西部地区品种纷呈的物产。二是蕴藏量巨大的能源。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实践科学发展观并不是不开发资源,而是依托资源优势集约开发优势资源。事实上,很多资源优势县已经培育出了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有市场的地方工业体系,包括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精深加工体系、以电力为龙头的能源工业体系、以矿产开发项目为龙头的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工业体系等。如湖北兴山利用当地磷矿资源进行从矿石开采、分选、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综合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兴山县域经济的发展。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