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 关键词之一:城市化(2)

手机上听 用微信扫码收听 进入课程目录 >

02 | 关键词之一:城市化(2)

00:00 00:00

你好,欢迎来到《中投顾问十四五区域经济特别专题》。前面通过介绍习总书记的一篇讲话,给大家分析了中央在城市化方面政策思路的变化,今天继续对城市化这个话题做进一步解读,这一节我们主要讲四个观点。

一、中国城镇化的思路已经出现了重大调整,已经从均衡发展转变为重点发展

中国城镇化思路过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而当前的思路却是“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简单的说,过去可以理解为均衡发展,而现在可以理解为重点发展

在过去“均衡发展”的思路上,我们主观上希望追求区域发展的平衡,但事实上却有违效率的原则和竞争力的原则。

我们希望人口能更多的在中小城市集聚,但现实的结果却是更多的人继续涌向了大城市;为了控制大城市,我们压缩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供给,结果是对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火上浇油;为了发展三四线城市,在土地供给上给予了倾斜,结果却是建了过多的开发区填不满,建了过多的住宅,形成难以消化的库存。

均衡发展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呢,却不符合经济规律,所以必须要调整。而事实上,过去几年,这种思路已经在调整,未来也还会继续调整。

我上一讲介绍的习总书记的讲话,其实就是中国城镇化战略的最新指导思想。随着中央指导思想的调整,相关的政策也会跟着变,各个地方一定要认清这个大势,顺势而为。

二、未来中国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今后区域发展的大致逻辑是这样:一个城市发展得不错,经济综合实力强,产业有竞争力,那么你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过来。有了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人口,你也会获得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这样你就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强的地方、强的城市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而弱的地方发展空间相对会受到一定的挤压。

以前不同地区之间打的是招商战、人才战,往后这种竞争将变成整体战;各个城市之间的比拼将是综合能力和综合实力。我们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未来这种竞争会更加的激烈

其实说到竞争,大家对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有直观的感觉。你会发现,同一个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是你死我活。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它的市场空间通常就那么大,所能容纳的企业也就这么多;一些龙头企业占据了优势的市场地位,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就挤压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尤其当一个行业进入了成熟期,市场规模没有明显增长时,一家企业增加的份额,就是其他企业减少的份额,这时的竞争真的就是你死我活的存量博弈。

而每家企业后面都有一个城市,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不同企业之间市场份额的划分,其实背后就是不同地区在某一个行业里的市场地位的差别。所以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逻辑,跟企业之间的竞争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当我们看企业,我们能够看到不同企业的起起伏伏、生生死死;这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可能就是当地某个产业的发展与停滞、兴盛和衰败。行业内企业之间市场格局的变化,也会带来区域之间行业格局的洗牌;行业的竞争永远存在,地区之间的竞争也就永远不会消停。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那面对这种现实,各个地方应该怎么做呢?

没有别的选择,每个城市都应该像企业一样做精准的行业定位、市场定位,并设计好自己的竞争策略。因为专业化分工是这个世界的基本特点。

三、不同地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是这个世界的基本特征

200多年前,经济学的鼻祖,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说过,分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位老人家说的完全正确,随着过去200多年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专业化的分工越来越细。

我们先把眼光放到全球,你会很清楚的看到不同国家之间他们的分工是很明显的。发达国家,他们主要输出的是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产品;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是最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中东国家不用说,他们主要就是提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而很多非洲、南美国家,还是初级原材料和农产品提供者;即便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发达国家,他们仍然主要出口矿产和农产品。

稍微缩小一下范围,看一下欧盟。我们知道欧盟20多个国家是一个完全通畅的大市场,人员和商品完全自由流动。在这种机制下,经过几十年的演化,你会发现,高科技大量的集聚在了德国,而金融业还是英国最发达,法国、意大利最有特色的是各种奢侈品、消费品,而像卢森堡这种小国靠金融业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好。显然,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让欧盟各个国家之间的专业分工越来越明显。

再看一下美国情况,其实也是一样。美国高科技很厉害,但真正实力很强的城市也就是集中在西部的硅谷、西雅图,东部的波士顿,以及南部得克萨斯州的几个城市;很多传统工业集中分布在中部的五大湖地区;而大量的中西部是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州。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国不同城市、不同州之间的分工也是很清晰。

所以不同城市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是现代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最基本的现实,我们一定要看清这一点。

四、大城市规模化,中小城市专业化

1、先说大城市

大城市的最基本特点就是规模大、产业体系错综复杂。大城市运行的逻辑是建立生态,是像原始森林一样的复杂社会产业生态。当各种各样的人,各行各业的企业集聚在城市里,通过他们的交流,通过他们的合作,会自发地产生很多你完全意想不到的创新。全新的技术和产品,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往往就是在这种复杂的生态中被不知不觉地孕育出来。

中国有这种特点的典型大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就好像在原始森林里经常会见到从来没有见过的新物种,在这几个城市,你也会时不时看到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新模式、新企业,你不知道他们是基因变异的怪胎,还是会颠覆某个行业的新物种,但它们总是经常给你带来惊喜,甚至完全颠覆你的认知。这就是大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中国,能够像北上深杭这样,通过复杂生态系统培育创新力的城市,目前也就是几个,未来或许会有十个或十几个,它们将构成中国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成为中国的综合创新中心。除了上述十几城市之外,中国还有几十个二线大城市,它们的创新能力不能跟一线、准一线城市比,但每个城市可以重点聚集到几个重点产业,成为高端制造中心和专业的创新中心。

规模大是大城市的特征,也是它的优势,未来的策略也是继续做大做强;当然,肯定还需要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让不同行业在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演化创新。

2、再说说中小城市

对于中小城市,由于在经济规模和要素集聚能力上与大城市有明显的差别,所以一定要避免与大城市正面竞争。应该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到自己可以建立竞争力的领域。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

我们前面提到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化;全球各国是这样,在欧盟内部各国、美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也都是这样,所以这也一定是未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形态。

什么都能做一点,但什么都不擅长,在市场经济中将越来越没有地位。找到自己擅长的地方,哪怕只是细分的一个小行业,如果能够把市场做到全国乃至全球,甚至成为某个领域的隐形冠军,那市场规模也不会小,也能对地方经济起到很多好的带动作用。在中国各地区,至少有几千个专业镇、专业村,都是在过去三四十年里、在市场经济中自发形成的,它们的成功是对特色化、专业化道路的最好注解。

所以中小城市,正确的思路,就是力争在一些领域做专项冠军。

五、对一个问题的解答

一个可能一直藏在你心里的问题。

前面的内容我们一直在强调说大城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而中小城市呢,可能会越来越小,那么你自然就会想到,未来按照这种趋势下去,会不会造成不同地区之间明显的两极分化呢?会不会带来明显的社会问题呢?

答案是:不会。恰恰相反,未来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

大致的逻辑是这样:随着人口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确实会导致中小城市的劳动力供给更加的紧张,这种时候,中小城市的企业要招聘员工就必须付出更高的工资,这样内地人的收入也就自然提升了。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够承受这种高工资,那市场会逼着他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提高工资水平、减少用工数量。你看,这其实就是一种倒逼内地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率的机制。

另外,内地很多人口从事的是农业,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整体来说是偏低的,当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把土地转包给专业的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这样反而有利于采取更高效的现代化的种植方式,而效率提升后,企业就有能力为农业人工提供更高的工资。

所以,随着人员向大城市流动,是有助于缩小内地和沿海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让不同地区的发展更加平衡。

六、对未来城市化的展望

随着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推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全国区域经济的格局:

有的地方是创新中心,有的地方是制造中心、工业中心,有的地方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特色的农产品;有的地方就侧重于发展旅游;当然,更多的地方很可能是多种角色的组合。

每个地方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自己的长板,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全国的产业体系和大市场中找到自己特有的生态位。

我们后面有一节的内容是谈产业链,就是要详细回答各地怎么找到自己的特色,怎么打造自己的长板,欢迎你继续关注。

好,城市化这个关键词我们就讲到这里。我想你心里很可能有个疑问,未来全国各地分工这么明显,一些小地方就只能搞搞农业、做做旅游,这些地方是不是就永远停留在相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经济无缘了?

回答这个问题,刚好就是我们下一节要谈在主题:数字经济。

好,我们下一讲见。

本讲金句:

中国城镇化的思路已经从均衡发展转变为重点发展。

以前不同地区之间打的是招商战、人才战,往后这种竞争将变成整体战;各个城市之间的比拼将是综合能力和综合实力。

不同城市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是现代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最基本的现实。

大城市规模化,中小城市专业化。


上一讲下一讲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领导及招商人员,来深圳招商时,到中投顾问考察交流

深入了解数字化招商、智慧招商的先进理念,体验大数据精准招商的实操方法

请通过本页面右侧联系方式,随时联系我们。

主讲人介绍

扈志亮

中投顾问创始人、董事长
中投产业研究院院长

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一直从事产业投资、区域经济相关的研究工作,一直跟踪研究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亲自参与了上百个政府咨询项目。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框架,从宏观经济政策到微观企业经营,从产业发展到技术创新,从商业模式到资本运作等。

最近两年,把产业研究的专业方法与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紧密结合,搭建了一套全新实战招商方法论;同时,以招商方法论为指导,带领团队开发了中国第一套大数据招商系统,把很多招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几十上百倍。

扈老师的其他课程:《大数据专业招商实战课》

*专题的形式是音频,方便您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听,请扫码查看: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中投顾问 - 白灵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