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 三大支柱之三:人才链

手机上听 用微信扫码收听 进入课程目录 >

09 | 三大支柱之三:人才链

00:00 00:00

你好,欢迎来到中投顾问十四五区域经济特别专题。今天给大家介绍创新经济的第三个支柱:人才链。

一、人才链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总量决定经济发展总量

我们先聊一下这几年的一个热门词语:抢人大战。

2017年以来,中国60多个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加入这场大战的,既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有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二线城市,还有不少三四线城市。可以说,一二三四线城市都有参与,抢人大战几乎蔓延到了全国的东西南北所有地方。

为了能够吸引人才,各个城市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给出了各种优惠政策,比如零门槛落户、家属随迁、人才公寓、租房购房补贴、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等等。效果也还不错,深圳、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市新落户人数都出现暴增。

其实,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就在不断地从中西部向东南沿海迁移、向大中城市群迁移;2017年以来的抢人大战,会使这种趋势进一步得到强化。长期的结果大家都很自然该能够想得到,随着人口的继续移动,未来中小城市人口还会不断减少,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发达的地方的城市、城市群还会不断集聚跟多的人口和人才。

抢人口就是抢发展空间

我们自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大城市的人口本来也不少,为什么还这么热衷于抢人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抢人口就是在抢未来的发展空间。

前面在讲到城市化的时候,我们有提到,中国从2000年后开始,所实行的城镇化战略是限制大城市的人口数量、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在建设用地指标上,对大中城市控制比较紧,对中小城市放得比较宽。当然后来的结果我们都已经知道,人们还是更愿意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一二线大城市去工作。老百姓用自己的脚做出了与政府预期不同的选择。当中央清楚地看到这个现实,也认识到人们这个现实选择的合理性,近几年,中国城镇化的思路已经从一般的城镇化转向了城市化、大城市化。

中央现在的政策方向很清晰,就是要重点发展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同时也会调整相应的人口和土地政策。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一个规定,要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其实这就是政策意图的早期体现。未来的机制应该是简单直接,就是建设用地指标与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直接挂钩。

这个制度调整意味着什么?一个城市人口多,在建设用地指标上就会得到倾斜;能够抢到人口,事实上就是抢到了未来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抢人大战,会让人觉得更加意味深长。确实,人是最具有决定性的要素,有了人,其他的一切才会变得有可能。

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本总量决定了经济的总量

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人口的重要性,但真正关键的是人才。增加人口,未必就自然会转化为生产力;而增加的人才,才是激发创业创新的关键。所谓人才,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叫人力资本,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力资本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个规律,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在创新经济时代,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本总量决定了其经济总量的上限。也就是说,我们要看一个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可以先看他到底拥有多少人才,如果人才很多,人才很丰富,那么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大;相反,如果人才数量很少,人才的水平也不高,那经济的发展空间就会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水平。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道理其实是不言自明的。一个城市,除非拥有特别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也好,旅游资源也好,这样靠吃资源饭,经济也可以发展的很不错。否则,其他的产业,无论是一产、二产还是三产,都是靠人干出来的,而且人的水平越高,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把事做成,产业就越有竞争力。

人口与人才的区分

所以说到人,我们一定要把人口和人才给区分清楚。如果只是有人口,人口数量很多,那么出现的典型问题有可能是就业困难;有了人才就不一样,人才可以做技术创新、可以创业,他们能够带动就业,所以他们才是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大省一定是人才大省,经济强市一定是人才强市。

人才分类

那人才,或者人力资本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呢?可以分三个层次:最高端的是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型企业家,他们是一个人可以开发一个产品、经营一个企业的带头人;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各种技术人才,主要是指工程师和各类高级技工,这些人是制造业升级中的关键;相对低端位置的,是基层技术工人,也算是人才;而普通的工人不能算人才。

二、如何建设人才链

人才很重要,那人才的建设工作到底怎么抓呢?我这里主要讲三个基本的原则。

1、人才链的建设一定要跟产业链的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

我们一直说大城市规模化、中小城市专业化,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不要去奢望引进各种各样的最优秀的人才,最顶尖的人才基本上都跑一二线城市去了,我们需要务实一些,引进的人才一定要与我们的主导产业、战略产业,紧紧的对应起来。在发展职业教育时,把职业教育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跟当地的重点产业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做到产教融合。总之,人才链需要与我们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的融合。

2、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要相结合。高端引进为主,中基层要自己培养为主

首先,对一些关键核心的创业创新人才,要以引进为主。为什么?因为顶尖人才可遇不可求,不是想培养就能够培养的。但他们又起到关键作用,有可能一个优秀的关键人才就可以建立一家优秀的企业,甚至培育出一个产业;所以,如果发现行业里有这样的人才,政府应该以招大项目的力度来招引这种行业领军人物。

其次,对于中基层的技术人才,要以自我培养为主。因为中基层人才需求量大,不可能都到外面去引进,必须以自己培养为主。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当地产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紧密地衔接起来,让职业教育真正为当地产业服务。中国制造业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中高级技术工人,根据2017年我国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可以说,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实,缺乏技术工人的问题,在国外也是普遍存在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就在鼓动美国企业把工厂迁回美国,但这些企业面临第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美国根本招不到足够数量的工程师。过去几十年,美国制造业在不断外迁的过程中,逐步破坏了美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又反过来损害了制造业的竞争力。而德国制造业一直是全球制造业的标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德国拥有很好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

我在平时跟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它们在进行投选址的时,一个特别关注的要素就是能否招到相关的技术人员。

所以,哪个城市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招商中也就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自然也就有助于形成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3、与人才相关的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工作机会只是一方面,人还要解决住房、娱乐、休闲等生活问题,也会涉及到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所以我们在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需要建立与我们对应的人才需求所适应的环境和基础。让人才能在这里既能够乐业、也能够安居,这样才能够待得下、待得久。在人才战中抢到人,只是第一步,让人才能够留得住才是真正的赢。

三、总结:人才链要跟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本链同步进行

我觉得需要再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你一定要记住这句有些残酷但绝对正确的话: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本总量决定了其经济总量的上限。所以要确保一个地方的经济有不断向上的发展空间,那么做好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在我们区域创新经济模型中,人才链是三大支柱之一,是支撑产业链这栋房子的关键因素之一。立柱子是为了建房子,脱离整栋房子来谈论柱子是没有意义的,柱子的价值就是在于它是房子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打造人才链,是为了支撑产业链,不存在脱离产业链需求的抽象的人才链。

其实打造人才链,跟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本链,一定是同时进行的,这几个链条要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共同推进,这也正是工作难的地方。因为要让几个关键要素能够全面有序地推进,对于规划的系统性,对于执行过程中各方面工作的协调,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的。

好,人才链就给大家介绍这些。

下一讲,我们来介绍创新经济的四个基础要素。

我们下一讲见。

本讲金句:

抢人口就是在抢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本总量决定了其经济总量的上限。

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不要去奢望引进各种各样的最优秀的人才,最顶尖的人才基本上都跑一二线城市去了,我们需要务实一些,引进的人才一定要与我们的主导产业、战略产业,紧紧的对应起来。

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要相结合:高端引进为主,中基层要自己培养为主。


上一讲下一讲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领导及招商人员,来深圳招商时,到中投顾问考察交流

深入了解数字化招商、智慧招商的先进理念,体验大数据精准招商的实操方法

请通过本页面右侧联系方式,随时联系我们。

主讲人介绍

扈志亮

中投顾问创始人、董事长
中投产业研究院院长

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一直从事产业投资、区域经济相关的研究工作,一直跟踪研究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亲自参与了上百个政府咨询项目。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框架,从宏观经济政策到微观企业经营,从产业发展到技术创新,从商业模式到资本运作等。

最近两年,把产业研究的专业方法与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紧密结合,搭建了一套全新实战招商方法论;同时,以招商方法论为指导,带领团队开发了中国第一套大数据招商系统,把很多招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几十上百倍。

扈老师的其他课程:《大数据专业招商实战课》

*专题的形式是音频,方便您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听,请扫码查看: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中投顾问 - 白灵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