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别人家的资本招商神话,你也可以复制

手机上听 用微信扫码收听 进入课程目录 >

第六讲:别人家的资本招商神话,你也可以复制

00:00 00:00

你好,欢迎来到中投顾问的《大数据专业招商实战课》。

这一讲,我继续向你介绍“产业分析三板斧”的第三板斧:抓时机。

抓时机的工具是三条曲线,前面已经介绍了两条。

这一讲我们来介绍第三条,即“创新扩散曲线”。

在上一讲中,我留了个悬念,说为了提升招商竞争力,让政府在招引成长期的龙头企业时更有优势,可以放一个大招,这个大招我会在本讲的后面揭晓。

● 创新扩散曲线

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创新扩散曲线”。

我把曲线的图片放到了文稿中了,如果你方便,可以看看原图。

不方便看的话,就听我描述一下。

这是一条两端低中间高的曲线,像一个大钟,就是古时候挂在钟楼里用来报时的那种大钟,所以,也叫钟形曲线。如果你对统计学比较熟,一说你就明白了,这就是一条正态分布曲线。


01.jpeg

当然,重点在下面:这条曲线还被砍了四刀,然后被分成了五个区间,每个区间代表一定比例的人群。从左到右,五个区间代表人群占比为2.5%、13.5%、34%、34%和16%。

好,这条曲线代表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当一个新产品进入市场时,不会一下覆盖所有用户,而是分圈层、分阶段、逐步覆盖。

上面五个区间的人群,就代表5个圈层。

我下面就详细描述一下这个扩散过程:

一个新产品的第一批用户,是那些对新事物敏感、愿意主动尝试的创新者,这类人占总人群的比例是2.5%。其实这个数字并不用这么精确,你就大致理解是2%-3%左右就行。这些人使用了产品,如果确实觉得不错,他们可能会推荐给身边的人。

更多的人,是在看到已经有人在用了,效果也还好,自己用的话应该没什么风险,所以他们也开始来使用。这就是第二批用户,也就是早期采用者,他们占人群的比例大概是13.5%。

前面两批用户加起来的比例大约是16%,如果他们使用产品都觉得不错,又会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同样,其他人看到已经有这么多人在用,对产品也会更加放心,所以更多的人又会加入进来。这第三批加入的,就是早期大众,占人群的比例大概是34%。

类似的道理,第四批加入的用户是晚期大众,也占比34%;最后一批用户是落伍者,占比16%。

好,一个新产品分阶段逐步覆盖用户的过程就讲完了。

知道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

设计模型,肯定要有个具体的数值,但在使用时,并不需要那么精确,可以灵活一些。

根据我的使用习惯,我会重点关注两个比例,3%和15%。

先说3%。如果用户比例不能突破3%,说明这个产品就还在一个小圈子的里,是一个小众产品。所以,突破3%很重要。我把突破3%,称为第一次“破圈”,这次破圈可以简称为“突破小众”。

再说15%。如果用户渗透率超过15%,代表一个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市场,在这之后,市场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会用几年时间覆盖大众用户。所以,你可以把15%看做一个“起飞点”,就是市场进入规模化增长的转折点。我把突破15%,称为第二次“破圈”,这次破圈,可以简称为“进入大众”。

显然,你大概已经感觉到,从3%-15%的这个过渡期,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能够顺利地跨过这个过渡期,一个新市场就打开了,一个新产业也就基本成功了。

那么,怎么分析产业能否跨过这个过渡期呢?

首先,你需要实时关注产品市场渗透率突破3%之后,有没有在继续上升,比如有没有陆续突破5%、10%等节点;其次,就是用我们课程第三讲中介绍的“产业发展五力模型”来分析行业的发展逻辑,评估行业增长是否可以持续。如果分析的结果是,产品市场渗透率会持续提升,未来可持续增长的逻辑也很清楚,那么下一步突破15%,开启大众市场,就是基本确定的事。

有了这个判断,下一步应该怎么决策,我们就很清楚了。

刚才一直在讲百分比,有些抽象,下面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B站,就是年轻人喜欢看那个网站,哔哩哔哩Bilibili。

这网站,估计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不过,再刚成立了很多年里,它就是年轻看动漫一个小众网站,定位的用户就是喜欢二次元的年轻人。后来,B站的内容开始扩充,逐步增加了动漫之外的其他内容,用户也从喜欢二次元的人扩大到整个年轻人群体,这就是实现了第一次破圈。再后来,B站的内容继续扩展,用户群从年轻人扩大到全年龄段用户,实现了第二次破圈。现在的B站,每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成为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之一。这个例子,就是逐步破圈的典型案例。

第二个例子,说说大家熟悉新能源汽车。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1%;用了4年多时间,到2019年上半年,终于突破5%;又过了两年,到2021年,突破了15%。我前面说过,15%是一个起飞点。结果,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3%;而9月份的最新销售数据显示,当月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9.7%。

可能有个数字你可能没有太留意,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20%。看来,这个目标已经提前超额完成。

所以,用15%这个起飞点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很准确的。

● 能精确地把握时机,就能抓住大机会

你可能会有些疑惑,分析一个行业,尤其是政府做招商,有必要一直盯着一个数字的细微变化吗?

还真的有必要,因为精准把握时机,可以让我们抓住大机会。

这个大机会,就是把大项目招商与战略投资结合起来的资本招商高级手法,就是我前面说的大招。

举个例子。比如,在2021年之前,招引了宁德时代的地方政府说,你在我们这里的投资不用自己出钱,你做个增发,我们出钱买,用这个增发的钱来投这个项目。如果真这么做了,那这些政府现在一定赚大了。我们前面讲过的重庆、合肥的神话,又会活生生地重演一次。

这个高级模式很重要,我再总结一下:在一个成长性行业,市场渗透率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的这个关键过渡期,政府在吸引上市的行业龙头企业时,企业在当地的投资款不用企业自己出,而是让企业在二级市场做定向增发,政府组织本地的国企或产业基金来认购。这样政府既增强了自己的招商竞争力,又能分享了行业增长和企业发展的红利。

再说一下这个模式操作的关键点,主要是三点:

一是行业的确定性,二是企业的确定性,三是相对低迷的资本市场。

下面分别解释一下。

一行业的确定性:是要选择处于成长期的前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时机的把握参考创新扩散曲线。

二企业的确定性:是指企业必须是行业龙头,在产业链中处于有利地位,竞争优势明显,而且经营稳健、财务健康;如果是规模偏小的行业,企业最好就是行业老大;如果是规模大的行业,尽量选择行业前三的企业。

三相对低迷的资本市场:即进入的时机,要选择资本市场相对低迷的时候。最好符合“三低”特征,也就是大盘中长期位置相对低,企业所在行业板块中长期位置相对低,企业股价中长期位置相对低,这样可以确保在相对低的位置进入,控制了市场风险。一定不要在资本市场很热的时候去参与增发,这样很可能是高位接盘;市场狂热时,其实就是前面高德纳曲线说的泡沫期,估值高,风险大。还是那句投资界的老话,别人贪婪时你恐惧,别人恐惧时你贪婪。

刚才说的思路,其实就是长线投资者投资行业龙头企业的逻辑,本质是伴随新兴行业成长、分享龙头企业发展的红利。

我们在第二讲里说过:招商的本质,是要把握产业投资的机会。真正很专业的招商,一定是遵循跟投资一样的逻辑。而刚才讲的资本招商模式,就是对这个招商本质的最好诠释。

● 政府“商业模式”的创新

政府如果能掌握这套方法,不仅在招商时可以为自己增加竞争优势,还能顺便赚上一大笔投资收益。可能一个项目的收益,就能抵上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前面讲的合肥投资蔚来的例子,你应该是有些感觉的。这个收益跟企业缴纳的税金比,可能是几十上百倍。

在房地产进入衰退期,政府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能够把资本招商用好,或许是政府增收的一个新途径。可别以为这是什么奇思妙想或天方夜谭,其实政府的商业模式就是平台经济。建设好城市园区、打造好投资环境,吸引企业来投资,政府再通过税后获得收入。

但说到平台经济,全中国玩得最溜肯定腾讯和阿里巴巴。以腾讯为例,它的平台上孵化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腾讯可不是收取服务费这么简单,而是直接大手笔参与明星企业的投资,几乎把投资做成了腾讯的第二主业,而投资收益也成为腾讯利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政府招一个大项目,忙活了半天,最后只是收点税收,而且大多数制造业的税收并不高。感觉是眼看别人吃肉,自己只能喝汤,很多时候都是赔本赚吆喝。

但不是说事情就只能这样了,如果招商时手法够专业,政府其实也是有机会参与吃肉的。

你说,明明有机会吃肉,干嘛只盯着那碗汤呢?

● 一个建议

当然,需要特别提醒一下。我这里只是讲了资本招商的一个基本思路。政府如果真要按这个思路来操作,针对具体的项目,一定要请专业机构来进行非常严格的评估,千万不要自己随便拍板就定了。

就我的了解,政府的各个部门里,很少有真正懂资本招商的专业人才。所以,我建议,如果政府真想把资本招商做好,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资本招商部,或者说至少配置几个资本招商专员,让具备专业知识人,来专职做这个事儿。这些专员负责资本招商事宜的跟踪和初步评估,到一定阶段,再请外部的专业机构来参与正式评估和制定方案。

如果真能把资本招商做好了,政府也能充分享受新兴产业增长带来的红利,这大概是专业招商的最高级打法了。

如果你有领导或同事对资本招商感兴趣,您可以把这一讲的内容推荐给他。

好,创新扩散曲线就讲完了,下面简单做个总结。

● 小总结:三条曲线抓时机

最近三讲,我给你介绍了三条曲线,每条曲线都很简单,但却是你把握招商时机的有用工具。

高德纳曲线告诉我们,很多行业在前期都有一个炒作期,这个阶段泡沫重,我们不要跟风,不要做接盘侠,要在泡沫磨灭后在低谷期抄底;

产业生命周期曲线提醒我们,招商机会分为产业创新机会、产业增长机会、和产业转移机会三种,而产业增长机会是招引战略性大项目关键,我们应该重点关注;

创新扩散曲线,把行业的成长期进一步分解开,告诉我们如何精准把握成长性行业的大机会。

● 大总结:三板斧其实是一套招商方法论

过去的六讲,也就是我们课程的第一个模块,我给你介绍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招商行业分析工具,也就是产业分析三板斧,分别是:看机会,找原因,和抓时机。

第一板斧,看机会,就是一个公式,即政府招商机会公式,用来计算招商机会的大小;

第二板斧,找原因,我介绍了一个模型,产业发展五力模型,这是分析行业发展逻辑的高效工具;

第三板斧,抓时机,就是三条曲线,告诉你怎么避免跟风接盘,又能精准把握招商时机。

我想,到现在你已经能够感受到,我给你介绍的三板斧,可不是随便用来冒充专家的道具,而是一套系统的招商方法论,对于你梳理招商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都很有用。

所以,建议你把这个模块的内容转发你的领导或同事,他们肯定会感谢你专业的推荐。

好,到此为止,课程的第一个模块,招商的方法论就讲完了。

下一讲开始,我们进入一个更加实战的新模块,我会向你分享我们大数据招商的实战经验,怎么用几分钟,完成过去需要几小时、几天、甚至是几周的工作。

好,我们下一讲见。


上一讲下一讲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领导及招商人员,来深圳招商时,到中投顾问考察交流

深入了解数字化招商、智慧招商的先进理念,体验大数据精准招商的实操方法

请通过本页面右侧联系方式,随时联系我们。

主讲人介绍

扈志亮

中投顾问创始人、董事长
中投产业研究院院长

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一直从事产业投资、区域经济及招商引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一直跟踪研究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亲自参与了上百个政府咨询项目。

最近两年,把产业研究的专业方法与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紧密结合,搭建了一套全新实战招商方法论;同时,以招商方法论为指导,带领团队开发了中国第一套大数据招商系统——产业招商大脑,把很多招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几十上百倍。

扈老师的其他课程:《十四五区域经济特别专题》

中投顾问-产业招商大脑,提升招商工作效率30倍看看真实产品演示>

*专题的形式是音频,方便您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听,请扫码查看:

课程加餐说明:

感谢用户对这门课程的厚爱,很多用户是在首次看到课程的当天,就把全部课程学完了,大家的学习精神让我们很是感动!

因为课程里提到后续加餐的事,有不少用户都给我们反馈,希望后面加餐时能够把"碳中和"下面的各个领域的投资机会、招商机会都认真讲讲,我们也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所以决定加餐的课程就先聚焦碳中和趋势下的重要机会。

后续加餐课程,会把我们内部历时一年多的深度研究课题《绿色蓝图:2060年碳中和场景下我国的能源结构》的核心结论都告诉你,让你对碳中和的理解拔高几个层次,让你对碳中和未来的发展逻辑和机会有全面的认识。

所以,别忘了后面再回来听加餐的精彩内容!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中投顾问 - 白灵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