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杠杆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响应“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全方位解决方案

  • 中心战略
  • 发展现状
  • 存在问题
  • 解决思路
  • 成立流程
  • 关键环节
  • 中投服务
  • 相关研究

国家创新技术中心战略

2020年3月,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中投顾问提出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全方位解决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催生若干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经济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形成若干具有广泛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科技部网站

中投顾问率先看到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对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驱动作用,在2019年便已研究推出“区域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全方位解决方案”,如今又迎来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战略的支持!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大战略落到每一个区域,就是创建若干个“区域型技术创新中心”,也就是建设或重构区域“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结合前期实践国家战略落地
区域新型
产业技术研究院

中心定位: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

组织架构:创新中心采取“中心(本部)+若干专业化创新研发机构”的组织架构,形成大协作、网络化的技术创新平台

关键使命: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

对于地方而言,优化原有科研创新资源配置,按照新机制、新功能组建或重构区域技术创新平台,才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的有效实践。

发展现状

定义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面向产业
发展需求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等多方资源
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布局,提高科技创新的有效性
开展产业技术服务
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服务、科技创新创业
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重要地位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连接点,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的高效载体。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创新主体间有更紧密的战略联系。

  •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可持续创新能力更强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灵活、高效,更能整合各类创新资源。

  •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企业自身及其所在行业为基准,重点研发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某项技术,企业是主要创新主体。

  •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广场

    以区域科技孵化器、科技交易市场为代表的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的机构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依托区域内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校。

  •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依托重点高校,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

区域创新体系

发展现状

以共性技术研发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蓬勃发展,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在明晰研究机构的战略定位、经费支持等方面不足,缺乏对创新资源的链接、导入和运作,价值发挥效益低。

管理体系大多采取树状结构,分支众多导致流程冗长,严重阻碍研发推进效率。

运行低下的挂名传统产研院
可持续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产研院

在组织及运行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下形成了新的管理制度,提升了自身业务方向及发展方向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代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存在问题

以企业和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共性技术创新机制,主要面临“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困境。

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

企业能力不足:共性技术研发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集群企业锁定在原有技术水平上无法跃升,在关键技术创新上不具备实力。

投入成本过高:共性技术研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相应的投资、时间成本,企业更注重短期经济效益。

最终成功概率低:共性技术转化为直接产品及服务还需后续应用型研发、制造、营销等互补,降低了最终成功概率。

技术创新的系统失灵

连接失灵: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环节,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成为薄弱环节和瓶颈。

制度失灵:政府、产业集群中各种制度阻碍,如知识产权保护、政府主导下创新机制等。

基础设施不足:共性技术研发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需政府行使公共服务职能,投入也大。

交互失灵:集群企业缺乏与外界知识、技术、信息交流,缺乏技术创新动力,被既有技术锁定;内部互动不足,缺乏互补性技术及知识。

解决思路

重要作用

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作为创新体系的新物种,能够承担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有效作用于本地产业发展。

  • 承担行业共性技术
    研发及推广

    冲破从原始创新到产品工程化的“死亡之谷”,改变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现状。

  • 促进政产学研协同
    创新的高效载体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通从高校到市场、从科技到产业的通道,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 实现区域产业链及
    创新链对接

    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创新链、产业链、创新资源、创新管理等环节协同整合的过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其中的关键连接点和着力点。

  • 优化地方政府财政
    资源配置

    将地方财政资源投入到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中,搭建起有效的共性技术服务体系,这将是地方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成立流程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七步走”

明确产业技术研究院定位(经营定位、业务定位、技术方向)
明确建设模式(合并重组、新建、整顿重建、结盟)
明确组织架构(明确负责人、团队、组织及管理)
确立发展目标及发展步骤
建立各项运行机制
经费筹措及投入
扶持政策设计

关键环节

战略定位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为目的,针对不同层级的建设主体,其战略定位有所不同。

三大建设主体及建设定位

省级或强市级

定位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为内外部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实现了技术创新集群式突破。

地级市一级

定位于本区域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源,以产研院为载体、着力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瓶颈,并着力孵化未来产业。

强区县一级

以政府为背书,以龙头企业为抓手,组织创新资源,紧跟地方实际,找准困扰本地产业集群突破式发展的技术创新方向。

灵活应用市场手段,积极对接国内创新资源,大胆实践。

技术方向

根据本地发展的技术需求及创新基础,结合技术自身特点,找准制约地方发展、行业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确定产研院主攻方向。

区域发展基础及需求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在国家科技及经济发展战略中所承担的科研责任。

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区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竞争优势所需的技术。

区域产业升级需求:现有主导产业发展升级所急需的关键技术。

区域创新资源基础:现有高校、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发展情况。

关键共性技术特点

重要性:对实现战略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升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先导性:具有显性和导向作用,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

通用性:技术应用领域广、实用性强,能促进多种行业和技术的发展。

基础性:主要是基础性技术,对其他技术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

先进性:使国家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的技术,一般都具有创新性、前瞻性。

主攻方向

在主攻技术方向的选择上,要注重短期的稳定性及长期的动态调整性。

建设模式

各层级政府应根据区域内产研院及科研机构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建设,不只强调建立新机构,而是建立新机制。

  • 整顿重建

    针对已建设有产研院地区,更适合按照新的模式整顿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 合并重组

    重新审视区域内现有的各项科研机构和载体,通过合并重组,机构机制改革、精简人员,整合优势,组建一个融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公共产业技术研究院。

  • 新建

    全新规划顶层设计,充分取经和论证,制定一套全新的建设方案。

  • 结盟

    针对较低一层级的行政区,可根据现有产研院条件,适当寻求发达地区及省级产研院结盟,开拓本区域关键产业技术领域的研发伙伴。

建设目标

确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业务发展目标及财务投入目标。

业务发展目标

专业研究所及加盟机构

院内孵化创新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数量

企业委托科研项目

……

总体发展目标

前沿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创新创业生态的建设者

国际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科研机制创新的新样板

……

财务投入目标

经费分阶段投入目标

财务平衡、自我良性循环发展目标

因产研院为非营利性机构,不计算财务收入目标

运行机制

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是成功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内部机制
简化行政管理程序,采取扁平化结构或直线职能供给制,提高主体独立决策能力、研究效率及灵活性,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外部机制
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需要通过外在运行环境来支撑和维护,包括利益分配机制、成果扩散转移机制及相应的法律保障等。

政策建议

为本地科研机构改革、改制成新型产研院,以及新型产研院新建、重建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 土地空间载体

    以现金、楼宇、土地等形式投资入股

  • 资金及补贴

    以初期核拨经费、基金设立、运行经费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

  • 项目与人才引进

    发挥政府领导及各单位招商引资能力,为产研院连接项目和人才资源。

  • 科技成果权益及转化

    为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一系列突破性鼓励政策

  • 宣传与引导

    通过政府领导人及宣传平台的推广,让更多高端人才和企业了解产研院。

中投服务

中投顾问提供“产业链建设+产研院建设+重点项目规划+配套政策建议+科创资源对接”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全方位解决方案。
  • 区域重点产业产
    业链建设方案
  • 产业研究院建设
    (重组)及运营
    实施方案
  • 产研院年度创新
    发展计划及重点
    项目
  • 产研院配套政策
    整理及建议
  • 科创及企业资源
    整合对接

相关研究

中投顾问相关研究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报告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报告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报告

浙江德清县研究院经济研究报告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报告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